Classical Door

碟片编号:C-0042

唱片名称:炎黄第一鼓

片名:《炎黄第一鼓》
演奏:阎学敏等
编号:MARCO POLO 8.225942 HDCD

音响迷对于鼓乐类发烧碟,都有一种既爱又恨的心态。爱的是那份地动摇的震撼力以及惊震雷霆的爆炸力;而可恨的,却是这类唱片实在不好播,器材稍有差池,每分钟都有烧毁的危险。不过,尽管如此,优秀的鼓乐录音,对于发烧友总有挡不住的诱惑力。

“马可勃罗”唱片品牌,近年来在推介中国演奏家、指挥家与民族音乐作品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张来自马可勃罗的“炎黄第一鼓”由号称中国鼓王的阎学敏先生领衔主奏,也是第一张用HDCD方式制作的中国音乐唱片。据录音资料称:该录音由中国著名录音师李小沛于1998 年2月17日至20日在被认为中国最好的录音室--中央电视台录音室录制完成,运用了当今很少唱片公司有机会使用的,最昂贵的丹麦顶级 B& K4040麦克风进行收录,该对镀金麦克风全球限额生产100支,每支价值18万元。为使效果更为完美,此碟的后期制作用了美国R.R公司发明的HDCD 科技,以一部Mode 1 Processor 处理器将母带转制成HDCD格式,并特请日本天龙公司压片,保证音质达到最高水准。

听本碟的第一首《鼓诗》就已经可以值回全部碟价。《鼓诗》是一首纯鼓乐作品,雄浑、坚毅、诙谐和深沉是这首作品的基调。作者力图在这种基调上来体现一种华夏精神和中国气质。乐曲在传统基础上,广泛吸收多种演奏技法及新时代的艺术特征。长达近十分钟的鼓击力度强劲无匹,徐疾有致,高潮迭起,大可用“打断鼓棍、劈爆鼓皮”来形容。有人使用JBL 4344 巨型喇叭来聆听此曲,超低频汹涌之处屋顶地板一起摇动;行至二分钟多钟开始,沉重的低频大约低至30HZ左右,一浸浸袭来的声浪气冲脑门,令人差点昏厥过去;即使如此,无论喇叭有多大,功放有几瓦,与录音现场惊涛骇浪的雄伟大鼓相比,仍会有一段差距。这世界上,恐怕只有少数几对喇叭能重现录音中的全部能量。

其实更难表现的是大鼓震颤时鼓皮表面流窜的空气,以及恶魔般巨大的动态对比。在优异的系统中,你甚至可以看到录音现场深阔的空间,以及击鼓者挥出的汗水来。整整十分钟大鼓持续不断的冲击,打鼓的人手不酸,听的人却担心喇叭单元上的螺丝会不会脱落掉。

最可怕的是该曲最后那声和着猛击的呐喊,它足以把功放的力道全部吸干。如果自不量力,以下价器材大声播放,那么器材的生存机会可是少之又少了。即便是使用Hi-End 器材,到了那一刻,也得飞身而起,收小音量,乖乖“投降”了。

第二首《鴨子拌嘴》取材于西安古老民间音乐--西安鼓乐,利用小钹、水钹、云锣等敲击乐器,描绘出一群蹒跚而来的鴨子,时而嬉闹于绿波之中,时而高声喧哗,时而窃窃私语的可爱神态。这首乐曲曾获得1984年中国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

第三首《百花园》是民间的吹打套曲--苏南十番鼓。十番鼓的结构特点是以乐曲中鼓的独奏段落多少来划分的。有三个鼓段的套曲(慢、中、快的三个鼓段),两个鼓段的套曲(慢、快或中快两个鼓段),一个鼓段的套曲(快鼓段)三种类型。“百花园”属于一个鼓段的套曲,全曲分“梅花园”、“杏花园”、“快鼓段”、“百花园”、四段。“快鼓段”由“急急大排”、“细排”、“跳金门槛”、“鲤鱼扑水”、“重宝塔”、“鹤吃食”、“蝴蝶双飞”、“倒山墙”、“虎头摇”等多首鼓牌联缀演奏。运用板鼓的点击、平击、轻击、重击、滚击的不同奏法以及敲击板鼓面的不同部位,使音色变化,节奏复杂,演奏技巧极具难度。

第四首《锦鸡出山》是首锣鼓乐。根据湘西土家族的“打溜子”改编而成。“打溜子”又叫“打路牌子”、“打家伙”,流行于湘西的龙山、永顺、保靖及鄂西的来凤等地。“打溜子”只用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四件乐器演奏,它以其独特的演奏形式、音乐语言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多方面的广阔生活领域。“锦鸡出山”运用打击乐器多变的音色、复杂的节奏,生动而风趣地表现了锦鸡下山时相互扑戏玩耍的欢快场景。

第五首《夜深沉》是京剧曲牌,此曲原以昆曲《思凡》一折中“风吹荷叶煞”的四句歌腔为基础,经历代京剧琴师加以改编发展而成。乐曲标题沿用中国古代词牌取名时常用的办法,发唱词首句“夜深沉”三字命名。此曲曾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以配合弥衡击鼓和虞姬舞剑的伴奏。后来则常被音乐家采用京胡独奏曲来演奏。

七十年代初,编曲者将敲击乐部分加以丰富发展,曲式也加以扩充改编,以形成现在这首独特的鼓乐独奏曲,富有中国气派的击鼓艺术,音色、音质的对比,力度与节奏的变化,使这首传统的曲牌变成一首结构严谨,曲调刚劲优美的经典名曲。

此曲是全碟录制过程中耗时最长的一首,约十一分钟的音乐前后使用了近八小时才完成(未算HDCD Mastering 的时间)。在录音过程和HDCD Mastering 的过程中特意捕捉板鼓和金属乐器的明亮特质,加上富有极强劲穿透力的小堂鼓在锣鼓尾段的加入,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烧点。整体来说,最希望听到的是这段锣鼓不但“真”,而且还要提升到极有“戏”味的地步。

第六首《醒狮》原曲是一首旋律流畅、节奏轻快的广东小曲,作者通过跳跃、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描写出人们在喜庆日子中表演醒狮的欢乐气氛和矫健、神采飞扬的醒狮姿态。现经编曲者利用木琴独特的清脆明亮音色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改编为木琴独奏乐曲,并在原来乐曲的基础上运用变奏手法,加上由木琴独奏的引子及华彩乐段,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乐曲在速度的变化对比下,以快速进入热烈而活泼的高潮中结束。

第七首《冲天炮》锣鼓乐是根据四川民间锣鼓整理而成。乐曲通过三只不同高音的马锣相互对奏,表现了人们在喜庆佳节时的欢乐情绪。

第八首《渔舟凯歌》是在七十年代初,由浙江省歌舞团根据“浙东锣鼓”中的舟山锣鼓表演手法创作而成,并用改革乐器排鼓作为领奏,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高难度技巧和复杂多变的节奏,表现了渔民扬帆出海、撒网捕鱼及与海浪搏斗的热情劳动情景。

《渔舟凯歌》是此碟中三首乐队合奏作品中的最后一首。乐队作品要求清晰层次,但也不可牺牲个别乐器的音色和相互间对比时的趣味。以B&K4040做主干,另加辅助话筒补充音色上的不足,的确令各处理话筒的平衡度难上加难,但这个做法就是希望可以更全面兼顾以上各方面的要求,造出更好效果。

乐曲开始是在海螺声中,排鼓奏出仿似渔船开动的声音,引出了热烈欢快的主题。中段是抒情的慢板,在云锣的领奏下,乐队奏出了委婉优美的江南曲调,表现了渔民在劳动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紧接着排鼓独奏的华彩乐段,锣鼓与乐队奏出了色彩缤纷、热情豪放的快板旋律,充分表现了吹打乐中的高难度演奏技巧及其特有的丰富艺术效果。最后乐曲在“十锣”的快速演奏中结束。

 

 
 A-****:交响乐、协奏曲、大型宗教音乐
 B-****:奏鸣曲、管弦乐、室内音乐、歌剧
 C-****:精选辑、试音碟、NEWAGE
 D-****:流行、戏曲、爵士、民族        More